专利授权率,一直是敏感又神秘的数字,不同的算法会有不同的结果,而真实的授权率,应该是授权的数量除以全部申请的数量。实用新型,最近几年一直是争议的焦点,今年估计代理所都明显感到了政策的寒意,而上一次政策打压,是什么时候,不知各位同仁是否还有印象?
本文尝试对2014年以来的实用新型授权率进行客观统计,主要的依据就是:授权量/申请量*100%,区分中国申请人和外国申请人,统计结果如下:
由于申请量差距过于悬殊,就不作图了,列表显示如下:
备注:1. 申请量数据来源: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报;
2. 授权量数据来源:Incopat数据库(截止20250524),公开即代表授权,这里包括了直接授权,以及复审后获得授权的数据。考虑到2024年递交的申请有一些没有出审查结果,因此未统计2024年的数据,而2023年的数据,也不是最终的结果;
3. 外国申请人进入中国的申请,抽样了一千件,其中有大约10%是PCT进入中国的实用新型。
分析如下:
申请量方面,国内申请人从2014年的86.1万件,飙升至2023年的305.7万件,并且增长势头并未停止;而国外的申请人,2020年之前都是7千+的申请量,从2021年开始跌破了7千。虽然国知局对国内申请人采用了除提高官费之外的所有手段,但仍然无法抑制国内申请人高涨的申请热情。
授权率方面,2019-2021年国外申请人的授权率跌到了95%以下,这通常跟国外申请人的策略有关,受疫情影响,很多申请人会考虑放弃专利,导致这三年递交的申请(如上所述,还有10%是PCT进入中国的)的授权率下降。而国内申请人的授权率波动比较大,2016年跌到了75.54%,笔者猜测或许跟取消实用新型的补贴有关。2018年和2022年的授权率下滑,或许是非正常等因素有关(控制不了申请量,可以控制授权量嘛)。不过从申请人角度来看,递交申请成本太低了,驳回一个可以再申请两个。所以可能存在如下完美闭环:国知局降低授权率——>申请人的申请量增加——>国知局继续降低授权率……。
原创:寇闯
转载请注明出处